🌟这是一篇. 关于#2018年4月土澳蜜月之行#的. 迟到了1年多的. 陈年老游记!🌟 自从换了新工作. 下班后的时间都用来瘫在床上总(出)结(离)工(神)作(游). 拖延症患者彻底升级成为具备强大自我宽恕能力的重度拖延症患者. 同时. 还打破了. “再次出发之前必须完成上次出行游记”的铁律.
Fine. Fine. 言归正传. 再不正传. 残存的记忆也要随风散.
我是一条穿越2018年的分割线 
因为工作即将变动的原因. 我急于在4月底至5月初之间. 休掉婚假. 这就很尴尬了. 3月初春. 我和王教练心中. 对于蜜月目的地的设想. 还是一团模糊...
现在回想起来. 我们的蜜月. 还真的是. 突如其来. 来势汹汹. 汹涌澎湃哇.
我也一直在想. 不知道是不是年龄大了的原因. 对于“仪式感”没有了那么浓烈的渴望. 如果. 再年轻个三四岁. 也许我会提前大半年就开始筹备蜜月的一切事宜... 而这次旅行的路线. 也是草草了事, 没有什么特别的功课. 当然了. 事实证明没有详尽到时间点时间段的旅行安排也是很明智的决定. 毕竟. 这一路的沿海自驾变数颇多. 真正按照行程走的地方也很有限. 反而是那些没有提前规划过的地方. 带来了不小的惊喜(艳).
澳大利亚 . 并不是我心目中最合适度蜜月的地方. 一度心心念念. 想用婚假和王教练好好走过的地方是 冰岛 . 那个. 听说是棱角分明又变幻莫测的 北欧 之巅. 然而. 在经历了一场寒冬. 以及一系列由装修和家事引起的疲惫之后. 我们两个. 都想去个不那么寒冷的地方. 温暖一下. 甚至就在这时. 南半球的土澳. 依旧没有被我划入备选之列. 那时的我. 心心念念的还是南加州的阳光. 以及.“诱拐”王教练陪我回大查看看的小心思. 后来. 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 最终定下了土澳. 这个位于南半球且风景独好的国家. 也许是沿海自驾勾起了我的兴趣. 也许是小动物繁多触动了我好奇的神经. 也许是故地重游的感慨引发了我的回忆. 也许...是不管哪里都好. 只要是我们一起走过... 签证🌟首先. 来说一说签证. 北京 地区办理 澳大利亚 签证有两种途径. 1⃣️ 登陆 澳大利亚 签证中心官网( http://www.vfsglobal.cn/australia/china/ )了解申请流程. 网上预约. 自主递交材料. 2⃣️ 准备好各项材料后. 找旅行社代签. 我们选择了后者. 因为当时中青旅有个限时活动. 代签的费用比自主申签的费用还要低上那么一丢丢. 所以咯...  机票🌟接下来. 是订机票. 我们的既定行程是从 悉尼 沿着A1公路一路向南开到 坎贝尔港 . 为了不走回头路. 我们选择了 悉尼 入. 墨尔本 出. 综合考虑时间成本和预算. 本着抵达当天可以直接进入玩耍状态. 回家当天不耽误上班的高效原则. 最终选择了去程直飞. 回程转机的航班组合. 去程: 北京 ➡️ 悉尼 澳航QF108 23:45--13:20 时长 11h35m 回程: 墨尔本 ➡️ 厦门 厦航MF804 11:20--19:00 时长 9h40m 厦门 ➡️ 北京 厦航MF8103 21:30--00:20 时长 2h50m 租车🌟再然后. 租车. 多方对比. 在租租车上选择了霍顿Commodore Sv6型号的5座车. 霍顿是大众旗下品牌. 总部设在 墨尔本 . 所以这个牌子的车在 澳大利亚 的保有量还是蛮高的. 租车的性价比也就相对高一些.
当地的代理车行是Budegt. 真正取车之前. 其实是忐忑的. 因为当年在大查的时候. 对这家车行的印象没有Enterprise好. 没想到. Budget在土澳的服务那是比美利坚好了太多. 使我们的蜜月. 有了一个顺利的开始.
叮咚. 啰嗦几点澳洲租车的注意事项. 1. 行前. 需要在国内做好驾照的国际翻译认证件(租租车上提供相关认证服务). 2. 建议购买全险. 或者包含盗抢险的保险套餐. 因为土澳某些地区晚上着实的荒凉. 且没有想象中安全. 3. 赴车行取车时. 需提供主租车人有效护照. 国内驾照. 驾照国际翻译认证件. 以及主租车人名下信用卡. 4. 如果在土澳玩耍期间. 有除主租车人以外的小伙伴共同驾驶的情况. 务必要在车行签合同的时候增加第二驾驶员. 每个租车行对于增加第二驾驶员的收费标准不太一样. 但是千万不要为了省钱就不提前说明. 否则被警察叔叔拦截下来的时候. ticket的成本可是更高的哟. 5. 澳洲的toll gate真的是名副其实的电子化大门. 和国内的收费站完全不同. 几乎都是类似国内车辆限高标识的“铁门”. 所以租车的时候一定要和车行确认. 所租车辆上是否装有Easy Pass装置. 如果没有的话. 需要登陆当地交通局网络主动缴款. 或者还车的时候跟车行讲明要求代缴. 下面这张. 是路上抓拍的极其模糊的土澳toll gate. 仅供参考... 6. 取车时一定检查好各项合同条款. 比如 还车时间及地点、是否不限里程、归还时是否需要满油等等. Budget的租车收据大概长成下面这个样子.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酒店🌟最后. 是最最复杂的. 订房! 对于一段长达13天的自驾旅行来说. 沿途风景固然美妙. 但如果是以风餐露宿作为代价的话. 那可就是大大的不妙了. 所以一开始. 我和王教练就精确的制定好每天的行进公里数. 并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这里对于具体酒店不多赘述. 后文中大约会推荐几家本次行程中最最满意的落脚点. 供大家参考~ 唯一想说的是. 如果看到这篇游记的你们. 也和我们一起自驾的话. 请一定在沿途比较大的城市. 趁着白天多买些补给. 土澳淳朴的民风. 多少年来都未曾改变. 记得2002年造访 悉尼 的时候. 商店就是5点打烊. 这么多年过去了. 依旧如此. 我们这一路. 就曾遇到过. 没有补给. 又恰好遇到5点后街上就空荡荡的. 碰不到一家仍在营业的餐厅. 哪怕是亮着灯的小卖铺的. 淳朴的落脚点. 最终以爸爸临行前塞进我包里. 还被我百般嫌弃的泡面充饥的悲惨经历. 土澳通讯及旅行app🌟哦对. 最后的最后. 在土澳的通讯问题. 我们是出行前在某宝买了当地的电话卡. 可以打100分钟语音. 10G流量. 不论是和国内交流还是在当地与租车行、酒店进行必要的沟通. 都是足够的. p.s. 我们出行基本没有租过移动wifi. 第一是觉得带着累赘. 第二是它也是耗电量大户. 第三是信号不稳. 当然了. 我的电话卡也有遇到驶入偏僻地段没信号的时候. 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很少了啦~
给大家推荐几个土澳旅行必备app: 1. Yelp 类似于国外的大众点评. 2. MyTransLink 公共交通小助手. 如果有乘坐公车或者火车需求的小伙伴. 可以下载来用用. 3. Zomato 土澳搜吃吃喝喝的小能手. 4. Tourist Refund Scheme(TRS) 官方退税小助手.(退税详情请直接跳转至本游记最后一天内容.) 还有下图中iTrip大家也可以下一个试试看. 我个人感觉用处不大而已. 下面. 开始正式行程咯. 出发~~~ 行程概览2019年4月13日. 北京 出发. 直接起飞吧~ 夜间起飞的我们. 上了飞机蒙头便睡. 中途被投喂了三顿正餐. 一顿小食以后. 时差算是在飞行中“被迫”调整完毕. 至少我是这样哒. 至于王教练嘛. 我觉得他是在抵达土澳并且吃完第一顿Hungry Jack's以后. 才彻底进入蜜(拉)月(练)状态哒. 澳航对于素食者来讲. 可以说是相当的友好. 三顿正餐变着花样来. 薯饼. 炒面. 小菜米饭. 应有尽有. 简直开心到爆炸. 一扫睡梦中被强行叫醒喂食的阴霾~ 2018年4月14日. 安抵 悉尼 . 锵锵锵. 天亮啦. 看到蔚蓝的大海与金色的海岸线. 土澳近在眼前... 此刻. 默默地采访了一下自己的心情. 兴奋. 期待. 故地重游的怀念. 总之. 很复杂了啦~ 忘记带笔上飞机. 导致在海关入口才填了“旅客入境登记卡”. 叮咚. 就是下面这张小纸片咯. 填好后. 入关时会盖个戳. 取完行李交给工作人员即可. p.s. 飞机上提供比较多的是英文版的. 入境区有各种版本可选. 出关. 取完行李后. 身处 悉尼 见到的第一个人是.... 我家杰伦. 一阵激动后. 定睛一看. 演唱会已过. Sad. Sad. 打车前往酒店 Morgans Boutique Hotel. 是一家位于达令港区(Darlinghurst District). 选择这里的原因. 主要是它优秀的地理位置. 距离机场车程仅有25分钟. (极大滴节省了我们的打车费用) 同时. 可以步行抵达我们第二天的取车地点 国王十字区(Kings Cross). 酒店提供机场巴士. 然而. 根据王教练的回忆. 我们是打车去的酒店. 并且他和那位 智利 裔的司机大哥相谈甚欢. 而我...对于这一段的记忆. 完全是空白. 酒店是小型公寓型的. 价格也比较便宜. 错峰出行的话大概软妹币700-800的样子. 没有早餐. 顶层有小露台. 房间内有各种烹饪设施. 装修风格有点80年代老奶奶风格. 老旧里透着温馨. 温馨里又带有点干净的现代简洁. 放下行李. 稍作休整. 我就如一只回归森林的小熊. 放出笼子的小鸟. 跃入水中的小鱼. 刚出栏的小马驹....一样. 拖着王教练. 蹦蹦跳跳的粗门向着圣玛丽大教堂. 海德公园. 维多利亚 女王大厦. 麦考利夫人的椅子. 悉尼歌剧院. 达令港......进发. 和我的欢脱有着强烈对比的. 是王教练疲惫的沉默. 哇哈哈.
鉴于从酒店房间就可以看到圣玛丽大教堂的尖顶. 我们决定步行前往这座被称之为 澳大利亚 教堂之母的地标性教堂. 路上. 忍不住要街拍几张. 并不知道这是哪里. 只觉得. 这座红砖的建筑. 在清澈的蓝色天空之下. 有我第一次造访 悉尼 的记忆. 仿佛岁月在静止了14年以后. 又在2018年的4月. 被按下了重启键. 之后. 音乐响起. 开启了一场人生的续篇. 前往圣玛丽大教堂根本不需要Google地图. 只要向着哥特式风格的教堂尖塔方向进发. 就一定不会错过. 圣玛丽大教堂(St Mary's Cathedral)始建于1821年. 而天主教神父正式来到 澳大利亚 是在1820年. 因此圣玛丽大教堂又被称为 澳大利亚 天主教堂之母(Mother Church of Australian Catholicism). 教堂地下墓穴的马洛哥神父地板图案. 以创世纪为主题. 由彩色的碎石镶嵌而成. 因手工十分精巧而闻名世界. 由于时间仓促. 我们没来得及仰望教堂内部的恢弘. 也错过了一睹地穴神秘的风采. 仅仅是在教堂外围. 体会了一下她浓郁的哥特风格. 以及宗教之主的庄严. 大教堂全年开放. 开放时间为06:30a.m.--18:30p.m. 大教堂地穴的开放时间仅是每周一至周五的10:00a.m.--16:00p.m. 夏令时和圣诞节期间开放时间可能延长. 具体参照时间可参考官网: http://www.stmaryscathedral.org.au
|